發布時間:2024-02-23 00:00:00
2024年,新城街道以“讓轄區居民共享美好生活”為出發點,實施黨建聚力、服務素質、規范運行、專業服務“四項提升行動”,進一步提升轄區物業管理服務專業化、精細化、規范化水平,致力于實現黨建引領更有力、物業服務更優質、業主自治更高效、小區環境更舒適,奮力打造精細化物業服務新城樣板。公眾號特開辟“物業管理服務提升行動”專欄,刊載經驗案例、先進事跡、做法成效等,推動物業管理服務提檔升級。
新城街道馬彥社區中頤和園小區建成于2019年,共有35棟樓,常住居民1300戶。自濰坊昌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入駐小區開展物業服務以來,通過結合“樂惠民生 匠心馬彥”社區黨建品牌,踐行“專業專注、規范管理、追求創新、至誠服務”的物業服務理念以及“管家式”服務模式,走出了一條圍繞提升服務質量,幫助業主解決實際問題的小區治理良性循環之路。
“過去亂停亂放既不美觀也不安全,現在增加了充電車棚,不用為充電發愁了,大家規范停放,小區環境秩序也隨之變好,可以帶著孩子放心地在小區溜達了……”說起小區新建的充電車棚,業主張女士感慨萬千。
據悉,隨著入住率的提升,開發商規劃的原有停車棚已不能滿足業主停車需求,部分業主便將電動車停在單元門前、地下停車場等處,還有的業主將電動車推進地下室,甚至家中充電,帶來嚴重安全隱患。電動車停放問題成了業主的心病,更是物業面臨的管理服務難題。“僅靠安保團隊維護秩序屬于‘治標不治本’,必須從根源上解決業主們的停放充電問題,增設電動車棚滿足業主需求。”物業經理宮翠瓊說。
(▲開展“物業服務公開日”聽取業主意見)
小小車棚涉及開發商、業主等多方利益,牽扯破綠、消防等多項難題,為了更好更快地建成充電車棚,在馬彥社區的指導下,物業團隊分頭行動,物業經理向開發商打申請、對接相關部門,客服管家與業主實地考察選址、入戶征集意見等,并利用街道、社區開展的“社區書記接待日”“物業服務公開日”廣泛聽取意見,耐心向業主權衡利弊。
(▲新建非機動車停車棚)
經過不懈努力,小區先后3次動工,完成4處非機動車充電停車棚的建設,累計增加充電位80個,能夠滿足400余輛非機動車停放,大大改善電動車停放、充電難問題。期間得到居民一致好評,未收到過一起不滿意投訴。
“以業主為中心,針對焦點、難點問題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征求業主意見,及時公示,多做溝通,事兒就不難辦。”談及經驗,在街道組織的2024年第一期物業服務思享會上,宮翠瓊這樣說道。
如今,中頤和園小區硬件設施配套完善,除電動車棚外,新能源充電站、自助洗車機、快遞柜、便民餐車等陸續建成,不僅為業主提供了更加和諧舒適的居住環境,更體現出了物業專業規范、至真至誠的工作執行力。
(▲物業經理在物業服務思享會上分享經驗做法)
在精細化治理方面,中頤和園物業同樣下足了功夫。物業積極響應馬彥社區“樂惠民生 匠心馬彥”黨建品牌,規劃建設了一批黨建文化園地、長廊、標語、標志牌等,結合傳統節日營造節日氛圍,積極承辦社區文化活動,如春節懸掛彩燈、送福上門、入戶拜年,元宵節吃湯圓、猜燈謎,端午節包粽子、掛艾草、系五彩繩等。通過每月一到兩次社區文化活動,讓業主真切感受社區生活的幸福與美好,有利于促進鄰里關系,共建和諧社區。
針對小區離退休老人多、學齡小孩多的現狀,自2023年起,中頤和園物業將關愛“一老一小”業主作為提升服務工作的重點。通過組建夕陽紅老年合唱團,定期走訪老年人家庭、開展義剪、免費愛眼檢查活動,設立中頤和園讀書角、開展公益讀書講堂、讀書分享會等,既能了解“一老一小”生活狀態,將關心關愛落到實處,又豐富了這一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,大幅提升了業主滿意度和幸福指數。
(▲物業“緊急聯系人2”受到居民點贊)
除此之外,中頤和園物業還結合老年機特點推廣“將物業24小時值班電話設為‘緊急聯系人2號’呼叫方式”,有情況一鍵呼叫物業幫忙。近期,小區15號樓老年業主李女士突發心臟病,由于子女住得比較遠,趕來需要時間,李女士老伴立即按下手機“2”號快捷鍵聯系物業,安保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將老人運送到救護車上,確保老人及時送醫、及時救治。